從古至今,人們喝茶不僅是因為好喝,還因為喝茶能有一定的保健功效。所以到了現代,喝好茶、喝健康養(yǎng)生茶逐漸成為了人們提高生活品質的表現。那么喝茶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
傳說起源于神農氏
雖然無法知道古人喝茶的確切時間,但是根據唐代陸羽《茶經》記載中的“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氏”可知,中國飲茶起源于神農氏。據傳說神農在野外煮水時,剛好鍋里飄進了幾片“葉子”,煮好的水微黃,喝入口中生津止渴,還提神醒腦,因此神農判斷茶是一種藥材。
從藥用到日常飲用
春秋以前,古人把茶葉作為藥用,直接含嚼茶葉來汲取茶汁。含嚼茶葉成為了當時人們的一種嗜好,這是茶變?yōu)轱嬘玫那白?。再之后,生嚼茶葉的習慣轉變?yōu)榧宸?,即把鮮葉洗凈后,放入陶罐里加水煮沸,連湯帶葉服用。這樣的煎服方式雖有苦澀,但風味和功效卻更勝一籌。
茶由藥用發(fā)展為日常飲品,是經過了食用階段的。當時的人們將茶葉煮熟后,與飯菜一起食用。此時用茶的目的,一是增加營養(yǎng),二是為食物解毒。到了秦漢時期,開始出現了茶葉的簡單加工。將新鮮茶葉用木棒搗成餅狀茶團,再曬干或烘干后存放。飲用時,將茶團揉碎放入壺中加入開水,再加上蔥姜和橘子調味。這時的茶葉已經成為了待客的食品。
從貴族貢品到日常必需品
在西漢時,茶已是宮廷及官宦人家的一種高雅消遣。魏晉南北朝時期,由于茶葉產量少,只有王公貴族才能夠喝到,普通百姓則無緣得見。到了唐代,飲茶之風很是盛行。不僅有大量的有關茶的書籍問世,而且還出現了大量的茶詩。這說明了當時茶葉已經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茶葉成了和柴米油鹽一樣的生活必需品。到了清代,中國茶風靡世界,當時出口茶葉的只有中國,那時茶工藝以烘青和炒青為主,制作了烏龍茶、紅茶、黑茶、綠茶等。
在中國,茶已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現象。人們把煎茶、品茶作為一種藝術。自古至今,中國各地都設有不同形式的茶樓、茶館等,北京繁華的前門大街旁就有專門的茶館。人們在那里,喝茶、吃點心、欣賞文藝演出,可謂休息、娛樂一舉兩得。在中國南方,不但有茶樓茶館,還有一種茶棚,這種茶棚多設在風景優(yōu)美的地方,游人一邊喝茶一邊觀景。
喝茶有喝茶的習慣,就拿茶葉來說,各地嗜好不同,喜好喝茶的品種也不一樣。北京人愛喝花茶,上海人則喜好綠茶。中國東南的福建人卻愛喝紅茶等。有些地方,喝茶時還喜歡往茶里放些佐料,如南方的湖南一些地方常用姜鹽茶待客,不僅有茶葉,而且有鹽、姜、炒黃豆和芝麻,喝茶時邊搖邊喝,最后把黃豆、芝麻、姜和茶葉一起倒入口中,慢慢地嚼出香味,所以不少地方又稱“喝茶”為“吃茶”。
沏茶的方法各地也有自己的習慣,中國東部一帶喜好用大茶壺,客人進門,把茶葉放在壺中,沖上開水,待茶泡好后,再倒在茶杯中,請客人用茶。有的地方,如中國東部的福建省漳州一帶的工夫茶,不僅茶具別具一格,而且沏法也很特別,形成了獨特的茶道藝術。
在中國各地,喝茶的禮節(jié)也不一樣,在北京,主人端上茶來,客人應立即站起來,雙手接過茶杯,說聲“謝謝”。在南方的廣東、廣西,主人端上茶后,要用右手指彎曲后輕輕地敲三下桌面,以示謝意,在另一些地區(qū),客人想繼續(xù)喝茶,茶杯中應留些茶水,主人見了會繼續(xù)加茶水,如果將茶水全部倒完,主人認為你不再喝了,也就不給你加茶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