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我在茶杯和茶具上看到三個最常見的詞:“清心”、“滌煩”、“醒腦”,每當見到它或想到它,就讓我反射性地進入了一種氛圍:安靜。
縱觀中華幾千年的歷史,比較西方而言,中國相對來說還是一個較為安靜的東方大國。這是因為在中國人群中數(shù)千年占統(tǒng)治地位的儒、佛、道思想里,有一種內(nèi)斂和安靜的文化,它主導著社會的和諧,民眾的幸福感,而茶及茶文化就是浮于其表象和世俗的一個代表。
中國的茶文化,主要發(fā)韌于道家和禪宗的思想,它對中國人性格的形成做出過重大貢獻,“它賦予中國人一種“溫潤如玉”的謹慎及高雅的能力”(日?岡倉天心)。
中國的茶文化,它提倡人與人之間要平等謙和,反對無休止的斗爭;中國的茶文化,它呼喚人的生活要簡單儉約,反對向大自然無止境的索取,要尊重和謹守人與自然的比例感;
中國的茶文化,它告誡人們要慈悲寬廣,在不失去自己位置的前提下給別人讓出空間,讓別人也能快樂生長,也只有“萬物生長”,一個多樣、多元的世界,才能自由美好。
中國茶的最高境界是否可以這樣表述:在人生的瑣事中發(fā)現(xiàn)偉大,認識到凡俗世界和精神世界同等重要。
有趣的是,在一本關(guān)于茶的書中,一個外國人在中國的《道德經(jīng)》中發(fā)現(xiàn)了對中國人傳統(tǒng)性格的描述:他韜光養(yǎng)晦,和光同塵。他“小心謹慎,好像冬天踩過冰河;左顧右盼,唯恐驚動四方鄰居;恭敬鄭重,好像要去赴宴的賓客;瀟灑利落,好像正在消融的冰塊;純樸厚道,好像沒有加工過的清香的木材;曠遠豁達,好像幽深的山谷;知性豐厚,好像一眼見不到底的澗水”。
從這些描述中,我們可以從本質(zhì)上看出中國人性格里沉淀的深厚而安靜的底蘊。
半個多世紀以來,在中國人的人生中經(jīng)歷了兩個最為瘋狂的年代,一段是以政治為中心的年代,一段是為物質(zhì)而瘋狂的年代。
在“政治為中心”的年代,一切以人與人的斗爭為核心,以階級分優(yōu)劣,以權(quán)勢在握定王寇;而在“為物質(zhì)瘋狂”的年代里,一切以獲取財富為標準;以金錢多寡論成敗。
其實,這是一種不正常的社會,不正常的日子。而正常的日子里,應當是一個安靜的中國,博大而深厚的中國。然而萬物九九歸一,由混沌走向澄明才是事物的必然。癲狂總是暫時的,安靜才是長遠的。就文化建設(shè)來說,當下中國缺少的就是一種稱之為“安靜文化”的東西。
當然,要讓整個社會靜下來,回歸一種安靜的文化,在當代中國并非是容易的事,它必須拋棄工具文化,轉(zhuǎn)而重建“士農(nóng)工商”各階層的價值文化。從每一個國民做起,并可以從中國茶的文化來推動……
可喜的是,在當前眾聲喧嘩,物質(zhì)嘈雜的時代,終于有人在網(wǎng)上說出:你所站立的那個地方,正是你的中國。你怎么樣,中國就怎么樣;你是什么,中國就是什么。
安靜并不等于沒有力量,中國有兩句俗語說:靜流必深;于無聲處聽驚雷;正是這個道理。
來源: 普洱雜志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