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膏種類繁多,為何只有普洱茶膏流傳至今?

茶膏種類繁多,為何只有普洱茶膏流傳至今?

106閱讀 2020-12-09 02:33 文化

2004年2月8日,在廣東大廈舉行的拍賣會上,一塊重3克、長4cm、寬4cm、高0.5cm的茶膏,賣到了12000元,令人驚奇的是,這塊震驚了茶界的天價茶膏,不僅是魯迅先生的遺物,而且還是清朝宮廷流傳下來的普洱茶膏。

2007年,一塊82g清宮普洱茶膏被人以85萬的高價收購。2010年,一盒清宮普洱茶膏在拍賣現(xiàn)場以100.8萬的天價成交。

當時92歲的茶學名宿、研究茶道60年的中山大學教授張宏達先生感慨地說道:“這是我第一次見到如此精致的茶膏!”

什么是茶膏

茶膏是普洱茶五種形態(tài)“磚、餅、團、沱、膏”之一,也是世界上第一款“速溶茶”。

▲陳年茶膏的表面已經(jīng)風化

普洱茶膏是將茶葉經(jīng)過加工與發(fā)酵后,采用特殊方式將喬木大葉種茶葉纖維物質(zhì)與茶汁分離,再將獲得的茶汁進行再加工而成。

茶膏——可以喝的古董

茶膏是祖輩傳下來的寶貝,是“可以喝的古董”。

普洱茶膏為中國獨有,其始于南唐、成于宋、興于清、盛于當代。

▲宋 劉松年 《攆茶圖》(局部)

陸羽是茶膏的第一個發(fā)現(xiàn)者,在他的專著《茶經(jīng)》中有這樣的記載:“出膏者光,含膏者皺”、“油膏其面”。

陸羽在《茶經(jīng)》中多次提到“膏”字。

清代時,云南土司在借鑒唐宋制作餅茶工藝的基礎(chǔ)上,創(chuàng)出大鍋熬茶、制膏的方式,將“蒸”升級為“煮”。大鍋熬膏屬于普洱茶膏發(fā)展的第一階段,只能定性為土制(土方法),它與后來皇宮“御制”的茶膏有很大差別。

▲茶膏制作流程

清代乾隆年間,由于大鍋熬制的茶膏難以出“精品”,于是改為皇宮內(nèi)的御茶房“御制”。由于借鑒了宋代“小榨去水”,大榨出膏”的手法,其制作工藝已類似于我們現(xiàn)在通常采用的低溫提取、低溫干燥。這樣做出來的茶膏,才會呈現(xiàn)出盡善盡美的品質(zhì)。

茶膏——皇家貢品

▲這就是傳說中的清代茶膏

▲清代的茶膏曾經(jīng)拍出1克1萬元的天價

茶膏并非現(xiàn)代產(chǎn)物,而是有了上千年的歷史,早在唐朝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茶膏的雛形,并且一經(jīng)面世就作為貢品進入宮廷供皇室享用。

茶膏的制作技術(shù)在宋代得到了進一步的發(fā)展,明代朱元璋廢龍團鳳餅改散茶,茶膏也隨之消失,直到清朝才悄然出現(xiàn),它最初是由云南土司采取大鍋熬制方法,后來清宮御茶房在民間制茶膏工藝的基礎(chǔ)上有了新的發(fā)展。

清乾隆三十三年(公元1765年)藥學家趙學敏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正式以官方文獻的形式出現(xiàn)了“普洱茶膏”的名稱。

1792年,普洱茶膏首次作為國家禮品向到訪的英國使團馬嘎爾尼饋贈,并就此流入海外。至今我們還能看到出自故宮的普洱茶膏貢品。歷史的選擇和現(xiàn)代科學研究的論證表明,云南普洱茶是最適合制成茶膏的原料。

如清代的藥學家趙學敏在其所著的《本草綱目拾遺》中,就有關(guān)于“普洱茶膏”的記載:

“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綠色者更佳。”

這可謂是普洱茶膏在官方文獻中第一個正式的稱謂。

至今仍存放在故宮的清代普洱茶膏

清代的普洱茶膏有很多種類,如“黑珍珠”、“玉龍勝雪”、“紅運當頭”、“易武春曉”等等。特別是“紅運當頭”,其膏體極輕,可懸浮在水面,因此在沖泡方式上與其他的普洱茶膏不同,它是先放水,后放茶膏,使茶膏漂浮在水面上,隨后茶膏的顏色由上向下呈霧狀彌漫,極具觀賞性。

▼一塊小小的茶膏會讓你大開眼界

▼在滾燙的清水中,茶膏慢慢融化

▼不斷溶解的茶膏像有生命的水母一樣伸縮、律動

▼沖泡好的茶膏呈現(xiàn)出千變?nèi)f化的圖案,仿佛神秘的宇宙流

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清代的宮廷普洱茶膏的制作方法,隨著1925年清王朝的解體而失傳了。

現(xiàn)在,我們除了能從北京故宮博物院里能看到那個被靜靜放置一角的普洱茶膏外,有關(guān)它的資料我們卻知之甚少。雖然從逃出宮中的太監(jiān)口中獲得了一些有關(guān)普洱茶膏的信息,但也都是些零散的只言片語。

故宮博物館工作人員在清點清代的普洱茶膏

普洱茶膏是一種粘性很高的膏狀物,呈黑色或褐紅色,能溶于水,是普洱茶葉有用成分的濃縮物,與普洱茶葉相比,具有飲用方便、省時省力等優(yōu)點。普洱茶所具有獨特的自身優(yōu)勢,使其制成的茶膏不論是在湯色、香氣,還是口感上都有其獨到之處,且越陳品質(zhì)越高,被譽為是可以喝的老“古董”。

但毋庸置疑的是,普洱茶膏的制作工藝是在借鑒唐朝與宋朝制作茶膏的工藝基礎(chǔ)上演化而來的,是唐宋茶膏的延續(xù)。

茶膏——治療疾病的靈丹妙藥

現(xiàn)存于故宮博物院的普洱茶膏包裝上這樣寫道:

肚脹受寒時,用姜湯與茶膏同煮飲,使身體出汗即愈,當口破舌喉受熱疼痛時,用五分茶膏噙口過夜,即愈。當受暑,擦破皮膚出血時,將茶膏研面敷患處,即愈。

據(jù)此我們可以推測,普洱茶膏在清代宮廷中是“能治百病”的神藥。

不僅能治肚脹受寒這類內(nèi)科病,就是口舌生瘡也不要緊,含著普洱茶膏睡覺,第二天也能痊愈。既能內(nèi)服,也可外用,的確是妙不可言。

據(jù)現(xiàn)代研究分析,茶膏是茶的精華,茶膏中的五大成份:茶多酚、多糖、色素、咖啡堿、茶氨酸,集合成有機的整體,為人體提供諸多的營養(yǎng)成份與保健因子,被譽為“茶中黃金”。2005年,有關(guān)部門基本完成對清宮廷御用茶膏的破譯與復(fù)原,并在古法制作的基礎(chǔ)上,加上甘草、貝母、橘皮、丁香、桂子等中藥材熬制成膏。據(jù)《中華本草》載:茶膏性涼,味苦甘,入心、胃、肺經(jīng),具有清熱生津、寬胸開胃、醒酒怡神的功效,主治煩熱口渴、舌糜、口臭、喉痹等癥。

茶膏的沖泡方法

由于茶膏是高純度的茶葉精華,對水質(zhì)極為敏感,飲用方法也十分講究,若用沒有任何雜質(zhì)的純凈水沖泡,則普洱茶膏湯色通透紅亮;若是弱堿性礦泉水,則普洱茶膏中的茶多酚會快速轉(zhuǎn)化成茶紅素等有益物質(zhì),使湯色迅速變紅,對身體健康頗有益處,滋味更加醇和。飲用可采用煮飲法或沖飲法。煮飲法即將茶膏用純凈水或礦泉水煮沸;沖飲法即將茶膏倒入杯中,注入沸水沖泡。可根據(jù)個人情況選用。沖泡法雖方便,但煮飲口感更佳。有條件的還是用煮飲法更佳。 成膏的茶沖泡時帶著若有若無的清淡香氣,沖泡后沒有茶渣,湯色褐紅通亮、色澤飽滿,不含任何雜質(zhì),比直接沖泡的普洱茶更優(yōu)??诟猩咸蕹嗽萜斩璧目酀?,入口滋味醇厚潤滑。這款固體速溶茶膏出門隨身攜帶,不占空間,隨時隨地就能喝到好茶。每次只需一小顆,熱水沖泡,只需10秒即可品飲,和沖泡速溶咖啡一樣方便,卻比咖啡味道來的更香濃。

茶膏,不愧為普洱中的勞斯萊斯!

花間一壺茶 獨酌好開心

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

一套400克,兩罐。出差,旅行,方便攜帶

來源:澤青茶道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上一頁:(圖閱)2016年潤元昌布朗春香360克熟茶

下一頁:普洱茶投資分析:普洱茶賣千元沒問題 關(guān)鍵得有標準

相關(guān)閱讀

茶友網(wǎng)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