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眼里的福建茶:廉美和敬 人間清歡

古人眼里的福建茶:廉美和敬 人間清歡

3閱讀 2024-03-04 02:17 文化

清晨,飲一兩盞茶香,觀茶色里的淡雅,聞茶香里的清廉,品茶味里的初心。

福建的茶文化已有1600多年,源于漢,興于唐,盛于宋。福建茶歷史悠久,唐有陸羽所著《茶經(jīng)》“福州生閩縣方山之陰”“往往得之,其味極佳”;宋有范仲淹所著《武夷茶歌》“溪邊奇茗冠天下,武夷仙人從古栽”。

在古代,諸多文人雅士對福建茶情有獨鐘,宋代陸游一生愛茶,后入閩為茶官?!敖ㄏ俨杼煜陆^,香味欲全須小雪”,他認為建茶是茶中第一品,“建溪官茶”因產(chǎn)于福建建溪流域而得名,早在漢代就有“建溪芽”,到了宋代,北苑貢茶更是聞名于世,成為中國御貢時間最長的茶之一。

北宋丁謂對北苑龍茶贊譽頗高,“北苑龍茶者,甘鮮的是珍”,他督造貢茶以建溪龍團為貢品,使人人皆知建溪茶之精。蘇軾對烹茶、茶史深有研究,“我官于南今幾時,嘗盡溪茶與山茗”“建溪所產(chǎn)雖不同一一天與君子性”,蘇東坡品味茶的君子本性,對建溪茶可謂摯愛。

“茶之精絕者,乃在北苑”,北苑茶始于閩國,是指宋代建州(今建甌)北苑御焙生產(chǎn)的茶葉。五代閩國龍啟元年,建州茶人張三公(張廷輝)把鳳凰山方圓三十里茶山獻給閩國,從933年辦御茶園起,直至1391年罷造。

四百多年間,“北苑茶”名聲顯赫,為士大夫所追逐,為文人墨客所傾慕,在古建州的歷史長河中熠熠生輝。

其工藝由蒸青向炒青轉(zhuǎn)型,一直延續(xù)至今,成為中國烏龍茶代表之一。從“大龍團”到“密云龍”,其制法精益求精,也推動了宋代雕版藝術以及飲茶藝術的發(fā)展,體現(xiàn)了閩人智慧。

贊譽建甌北苑茶的古代名家達260多位,詩賦達700余首,蘇軾有詩言“戲作小詩君一笑,從來佳茗似佳人”;黃庭堅在《滿庭芳》中贊“北苑龍團,江南鷹爪萬里名動京關”。

在建州悠悠古邑里,北苑郁郁山水間,品一盅北苑貢茶,體驗一次茶事“穿越”,品味宋代茶人的風雅生活。

武夷山有“巖巖有茶,非巖不茶”之說,丹山碧水,九曲縈回,好茶盡在巖茶的巖韻里。巖韻,仿佛是巖茶里真善美的化身,1786年,清代詩人袁枚興致勃勃地游覽了武夷山,在《隨園食單》中記載,自己原先不喜武夷茶,“嫌其濃苦如飲藥”,后到武夷游玩,大家都爭相敬茶。

袁枚嘗到了無與倫比的“巖骨花香”,心悅誠服地寫下“杯中已竭香未消,舌上徐嘗甘果至”“武夷享天下盛名,真乃不忝”等詩句,自此,武夷茶的滋味在袁枚心中便再難放下,他對巖茶的喜愛化作詩歌,收錄于《小倉山房詩集》的《武夷試茶》。

安溪鐵觀音是烏龍茶的極品,有天然馥郁的蘭花香,滋味醇厚甘鮮,俗稱有“音韻”,亦有“七泡有余香”之譽。清朝上官獻瑤于大雪紛飛之夜,取雪水起爐火,烹煮家鄉(xiāng)的鐵觀音,欣賞家鄉(xiāng)風味,化解濃濃的鄉(xiāng)愁,他曾留下《雪水烹茶》一詩,“雪水勝如活水烹,未須著口已心清。湯看蟹眼初開鼎,葉煮蓮須細入瓶。滿頰生香知臘味,一時高唱起春聲。思家不寂尋常慣,共對瑤華聽鶴更”。

佳人如好茶一樣,芬芳伊人,舒袖展裙,揮送鐵觀音茶香?!扒逑氵h”,也正應了茶學泰斗莊晚芳描繪的“安溪奇茗鐵觀音,敬飲一杯情意深”,廉、美、和、敬,喝茶品茗“養(yǎng)儉德”。

福州作為中國六大都市之一,是茉莉花的主產(chǎn)地和世界香料貿(mào)易的中心,而將茉莉花香與茶香交織在一起,讓綠茶可以長期飲用,是高明的福州茶人智慧的結晶。

茉莉在古代也被稱為“莫離”,茉莉花茶中的花雖已不見,卻花香入茶,花與茶并未分離。

有人說茉莉花茶是詩一般的茶葉,因為她集茶之韻、花之香于一體,著名女作家冰心偏愛喝茉莉花茶,并且在其89歲時,在《我家的茶事》一文中寫道,“茉莉花茶不但具有茶特有的清香,還帶有馥郁的茉莉花香”。

品茶讀詩,茶中尋見唐人的雍容浪漫,茶中尋見宋人的禮儀清雅,一口新茶,頓覺清風明朗,白茶的神韻就在這一碗青綠的茶湯里。

據(jù)清代學者劉源長《茶史》記載,清代的名茶約有40余種,包括政和白毫銀針、閩北水仙,白毫銀針正是現(xiàn)代白茶中尤為重要的品類,據(jù)《福建白茶的調(diào)查研究》記載,清嘉慶初年(1796),福鼎當?shù)匾愿6Σ瞬璧膲蜒繛樵现瞥摄y針。

清代名人周亮工,在《閩小記》中更是清楚地記載,“太姥山古有雪芽今呼白毫,產(chǎn)者性寒涼色香具絕,而尤以鴻雪洞為最功同犀角,為麻疹圣藥運銷國外,價同金埒”。

茶性恬靜平淡,令人神往,“白茶誠異品,天賦玉玲瓏”,白茶的世界里寫滿了清廉與清風。

世人皆愛品茶,前有蘇軾言“人間有味是清歡”,后有蔡襄喻茶“太清而不俗”。魯迅曾說喝茶是一種“清福”,它所彰顯的是廉潔、清白、勤儉、磊落的本性,人們因茶而聚、因茶而樂、因茶而成事,人生當如茶,清廉勝浮華,人間初夏,邀你共同品福建茶。

來源 | 福建紀檢監(jiān)察

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上一頁:技術指導 茶園茶蚜如何防治?

下一頁:打造碳中和先行示范新樣板!助力茶產(chǎn)業(yè)低碳高效發(fā)展

相關閱讀

茶友網(wǎng)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