擇一爐,過一冬 —— 圍爐煮茶之風爐實用技術(shù)貼

擇一爐,過一冬 —— 圍爐煮茶之風爐實用技術(shù)貼

8閱讀 2024-02-02 03:22 文化

爐是火的領(lǐng)地,風是心的清涼。

風在這里不是冷暖,是無上清凈。

風爐就是煮茶的爐子,也叫涼爐,專為事茶而設(shè)。

起始和淵源

風爐,原是唐代一種專用于煮茶的爐子。形如古鼎,有三足兩耳,爐內(nèi)有廳,可放置炭火,爐身下腹有三孔窗孔,用于通風。

上有三個支架(格),用來承接煎茶的。爐底有一個洞口,用以通風出灰,其下有一只鐵質(zhì)的用于承接炭灰。

風爐的歷史要追回中國的唐朝,第一個稱為風爐的器物,或是唐代陸羽親手做的。

陸羽在其《茶經(jīng)》中這樣說道:“風爐,以銅鐵鑄之,如古鼎形”。又說:“其爐,或鍛鐵為之,或運泥為之?!北砻黠L爐通常由銅、鐵,甚至揉泥制作而成。

此一記載表明風爐通常由銅、鐵,甚至揉泥制作而成。

傳播與發(fā)展

據(jù)說,風爐在日本被視為珍品,興盛則是因為明代的隱元禪師。

隱元禪師于1654年到達日本,一行有大批的中國僧眾。他們把明時代的繪畫、書法、陶瓷器、印刷技術(shù)、制茶法、普茶料理(精進料理)等中國文化也同時傳入了日本。

這其中就有使用明時代的紫砂茶罐、明時代的茶碗等沖泡茶葉的“煎茶”。

在煎茶道最盛行的時期,曾大量進口過中國的風爐,但目前中國傳來的風爐寶物已經(jīng)失傳。

但是,茶道中的一些風爐仍保持著中國古式風爐的樣子,被完全精心地繼承保留和發(fā)揚光大并推崇至今。

人文雅趣

無論中國功夫茶,還是日本煎茶,都講究“活火熟湯”,按照這個要求風爐不斷改良,發(fā)展至今。同時,為了滿足隨處汲水烹茶這一要求,風爐也不斷趨向于輕便。

歷代以煎茶為主題的文人畫,不乏風爐煮水的畫面,展示了一幅幅士大夫汲水烹茶雅集的生活情趣。羽扇輕搖,火焰游舞,水汽漸生,茶香四溢。

山中竹林深處,清溪旁、涼亭中,詩人獨坐一隅,長袍飄飄。

小茶僮在爐中燃起柴火,蒲扇輕搖、青煙緩緩,帶著松脂香的煙火氣息彌漫山間。

仿佛透過泥爐就能清晰感受到沸水與茶相遇時,茶葉的極致舒張與茶湯的清新綿長。

煮水度日一壺茶,閑來無事只觀花。

實用日常

1、選爐子,爐膛一定要深,才可放足夠量的炭。

2、炭要充分引燃,以炭通紅且表面有白色炭灰為引燃標志。燒第一壺水,加水量要是泡茶容易的2倍。

3、每次加入的水控制在下一道茶湯需要用水量即可。

4、在第三道茶湯之后要觀察炭的燃燒情況,即時抖落炭上的白灰和增加新炭,且及時清理爐里的碳灰。

5、爐腔體內(nèi)的透氣孔一定要保持暢通。

6、若要火特別旺,可借助爐扇。

來源:茶道CN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上一頁:平水日鑄茶、平水珠茶

下一頁:大益2025金針白蓮磚 乙巳蛇年新春限定款

相關(guān)閱讀

茶友網(wǎng)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