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界,從六堡茶說起

境界,從六堡茶說起

13閱讀 2022-07-05 03:18 文化

孫先生是個愛茶之人,綠茶、閩南烏龍、武夷巖茶、普洱茶等多有涉獵,對六堡茶也情有所鐘。愛茶久矣,對茶之一道也頗有心得。有一次品嘗他的一泡“武夷奇種”,幽香獨特,回味悠長,巖韻很是綿長,驚喜萬分。

境界,從六堡茶說起

現(xiàn)在的人喝茶,于茶之外,更多講究的是紫砂壺、用水、泡茶技巧和喝茶的環(huán)境,就著這些話題,當(dāng)日,和孫先生及幾位茶友一起喝茶,從六堡茶談起,談茶道、書道、詩道和境界,頗有所得。

茶如人生

“客來奉茶”是我國傳統(tǒng)的民俗,古已有之,交廣為盛。之后,在飲茶解渴的功能之余,從“以茶表敬意”到“茶可清心滌煩”,乃至“茶禪一味”、“以茶為道”都是一種境界的提升。而茶之本身,作為民生之必需品,始終演繹著一個平凡的角色。成都人在人聲鼎沸的茶館里,坐在被來往茶客摩挲得光滑黃熟的竹椅子上,泡著一蓋碗花茶,享受的是那份悠閑自在。廣州人在喧囂茶樓里,聽著“蝦餃燒買”的吆喝,談?wù)撝煜麓笫禄蚝教祜w機,喝著哪怕是最粗的菊普或是六堡茶,品嘗的是那份愜意和安逸。

身邊的茶友品茶,大多以潮汕功夫茶的飲法品飲,器具茶葉頗為考究,非常講究用水和泡茶技巧,甚至還用專門的茶藝培訓(xùn),教導(dǎo)如何沖泡,很用心地欣賞、品鑒,往往也自得其樂。這或許是現(xiàn)代人在忙碌之余的一種休閑,是一種在都市喧囂中的尋得的一清凈,于是,便有了茶藝或者茶道,更成為了人們生活的一部分。

在大理,曾感受到白族的“三道茶”,苦、甜、回味。茶雖不是什么上品,但白族的茶就成了他們的哲學(xué),茶如人生,苦盡甘來,讓人回味無窮。

師法自然

國人喝茶講究到了極致,泡茶的水都要分三六九等,好水才有資格泡好茶。上品有最甘甜清冽的山泉,而且更有玉泉山、虎跑等稱為天下第一第二的泉水;中品的水有江河湖泊的水,更細(xì)分還有江心水或上游、下游的水。而井水多歸入不堪飲用之列。而茶器茶具,如名窯瓷器,如紫砂茶壺等等,其泥料、壺型、工藝、款識等等學(xué)問很大,往往隨便可以出上十來本書。至于茶葉本身,就更是名目繁多,品種各異,甚至有“做茶之人畢生都無法認(rèn)識所有的茶”說法,更別說探究其工藝和原料。

所有的講究,無可厚非,也有各人執(zhí)著的自由。喝茶人的享受,往往在這對茶藝茶道的探討、研究的過程之中。

但,茶還是茶。

抓一把最淳樸的六堡農(nóng)家茶葉,就著鄉(xiāng)郊野外的水,簡單地沖泡,以最豁達(dá)的心境,樂醉于山水之間,才知道怡然自得,才知道撥云見日,才知道親近自然,才知道返璞歸真。而這,就是一種境界。

茶與詩書

至繁之后是至簡,孫先生是個書畫詩詞的愛好者,對此頗有感觸。個中道理與茶道中的繁與簡是相似的。

唐詩宋詞在其鼎盛的唐宋,大多是言語直白而講求意境,白居易還有為求詩語言淺顯通俗使得村嫗老婦能懂多加斟酌修改的傳說,之后,在元明清日漸的講究和繁瑣、晦澀中漸見衰落。文蕓閣先生(廷式)云:“詞家至南宋極盛,亦至南宋而漸衰。其衰之故,可得而言也。其聲多?緩,其意多柔靡,其用字則風(fēng)云月露、紅紫芬芳之外,如有戒律,不敢稍有出入焉。邁往之士,無所用心,沿及元、明,而詞遂亡,亦其宜也。”(《云起軒詞鈔·序》),后世的很多詩詞用詞極盡晦澀、用典非常生僻“用事下語太晦處,人不可曉”(沈義父《樂府指迷》)不能說不是詩詞逐漸失去讀者的一個原因。

現(xiàn)代人寫詩填詞的不多了,固然有生活快節(jié)奏的原因,但其難以在民眾中普及,往往有其過多格律平仄等條條框框制約的原因。

孫先生以自己的一首詩做例子,如按平仄的“神游故宮紅墻夢,信步清華北大園。得意秋風(fēng)掃萬樹,京城遍地紫金魂?!憋@然沒有一氣呵成的“故宮神游紅墻化,信步北大瀏清華。秋風(fēng)得意掃萬樹,京城遍地黃金花。”自然而直抒胸臆,而且更符合現(xiàn)代普通話的韻腳,也更為抑揚頓挫。詩之本,乃抒寫性靈而言志,《毛詩序》說:“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眰鹘y(tǒng)詩詞要通過不斷地辨析、繼承、揚棄、升華,好詩應(yīng)有“物我兩忘、間不容聲”、無須“審辨探求而詩情盎然滿懷”之境界。

而茶道亦然,唐宋之茶流傳日本并被賦予更多的“規(guī)矩”而逐漸演變?yōu)楹髞淼娜毡静璧?,成為日本貴族的一項高雅活動。而在中國的茶,經(jīng)過宋代團茶、餅茶的發(fā)展,在明代轉(zhuǎn)為散茶并開始以沖泡為主,順乎自然,清飲雅嘗,尋求茶之原味,簡單、清雅、怡和,并根植于廣大民眾中,卻是真正得到茶之真諦。

大道相通

大道相通,誠然。茶道也好,書道也好,詩詞一道莫不如是。

其中道理與茶道中的至繁至簡是相似的,“大音希聲,大象無形”,那種“望盡天涯路”的氣度,正如孫先生的一首詩中所述:“夜來火樹銀花天,景我獨登高樓賞”,領(lǐng)悟到這一切,再回頭已是另一番景象了。

一壺六堡茶,或是精選“陽春白雪”般的特級茶,或是粗枝大葉如同“下里巴人”的六堡農(nóng)家茶,都有著其獨有的迷人之處,有其值得一品的妙處。關(guān)鍵在于你,是以一種什么樣的心態(tài)去體會感受。

喝茶,以一顆平常心,方可品出一種更超然的境界。

對書法頗有研究的孫先生說,品飲好茶,到了極致之處,縹緲隱約的茶韻,與書法中線條流轉(zhuǎn)、墨色濃淡交互之精妙神韻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是一脈相通的。道,或許就在筆墨酣暢的流轉(zhuǎn)中、在茶韻悠長的回味中,一絲絲地感悟到了。

確實,人生處處,大道相通,世間萬物,萬變其中。或許,這又是另一重境界了。

孫先生的作品瀟灑流暢。

孫先生的書法作品在傳統(tǒng)的基礎(chǔ)上,講求線條意趣,更獨現(xiàn)代的裝飾美。

來源:廣西六堡茶網(wǎng)

如涉及版權(quán)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

上一頁:中茶茗珠1800:匠心傳承做好茶,創(chuàng)新科技釀甜醇

下一頁:打造碳中和先行示范新樣板!助力茶產(chǎn)業(yè)低碳高效發(fā)展

相關(guān)閱讀

茶友網(wǎng)
滇ICP備19006320號-4
滇ICP備19006320號-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