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前后,春風里的最后一絲寒意悄然消失,位居瀾滄江流域優(yōu)質茶區(qū)上游的昌寧,春茶葉綠染出了最美的風景,被稱為昌寧“源頭茶”的老茶樹用一抹抹新綠,吸引著愛茶人的目光。
春茶由于茶樹營養(yǎng)物質豐富,葉肉肥厚,芳香物質和維生素含量高,滋味鮮爽,香氣濃郁,口感潤滑,為廣大愛茶者的喜愛。昌寧的“源頭茶”,因其不同于源于自然野生茶和近現(xiàn)代人工選育的栽培茶,更是受到許多人的青睞。
作為沿瀾滄江分布的村子之一的漭水老廠,無論是在昌寧還是在云南的茶葉“版圖”上都不太有名,卻有許多古茶樹藏匿于“深閨”之中。古茶樹不管別人知不知道,每年春天總會如約吐出新綠,將大自然的靈氣饋贈人間。
被稱為老廠茶王的朱家地大茶樹上,10多名采茶工人正爬在大茶樹上,一邊采茶一邊有說有笑。看著滿樹嫩芽和工人,大茶樹的承包者陳軍開心地說:“這種茶既不同于大茶,也不同于小茶,是一種本地老品種,它的特點是發(fā)得比較早,芽葉黃綠,葉片較薄,制作出來的曬青茶,茶氣沒有大茶那么強,又比小茶強得多,甜度、香氣都很好,很受歡迎?!?/p>
陳軍話里的“大茶”“小茶”,是當?shù)厝藢υ耘嘈痛笕~種茶和野生型大理茶的稱謂。據(jù)資料介紹,在大面積推廣種植栽培型大葉種茶之前,如今昌寧的許多茶區(qū)種植的多為野生型大理茶,也有一些自然雜交或變異產生的茶,當?shù)厝硕喾Q之為“菜花茶”“老品種茶”“細葉子茶”之類,沒有統(tǒng)一的名稱。這些茶多次經專家鑒定,命名為昌寧大葉種,或以所在地加“原頭茶”“源頭茶”命名,均屬地方有性群體良種。
“這棵茶我已承包采摘了20多年,正常年產量100公斤左右。”說到這棵“獨樹成林”的古茶樹,陳軍就有說不完的話,“剛開始承包那個時候,還沒有古樹茶這個概念,是因為它發(fā)出來的芽比較長,我就跟主人商量說承包,采摘‘長茶’賣給做茶的老板以求多賺點錢。后來古樹茶興起后,鄰村鳳慶平和的一位客商來看,說這是古樹茶,我就供應給他原料。再后來,從重慶來的余老師來看了后,喜歡上這棵茶,我就專門負責管理并按他的要求采摘供應鮮葉,今年已經是合作的第八年。”
陳軍說的“余老師”名叫余仁,是重慶一所大學的退休教授,因為喜歡茶,近年來跑遍了國內特別是云南的主要茶區(qū),只為找到自己中意的茶,做好自己喜歡的茶。余仁說:“這棵茶雖然不是最典型的云南大葉種茶,但有它自己的特點,苦澀味輕、甜度高、香氣足,在我所做的茶樹中屬于上等品,很受朋友的喜愛?!?/p>
“昌寧這個茶區(qū)我走過很多地方,做過很多古樹茶,現(xiàn)在還在做。這里其實有很多好茶,缺的是名氣,特別是這里的野生茶和這種自然形成的茶樹品種,無論做曬青、紅茶、白茶都很有特點?!币徽f到茶,余仁就會打開話匣,“我做茶,不會刻意去追求名山、名樹,而是自己去體驗、去感受,去尋找自己喜歡的茶。在昌寧,在老廠,我就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茶。”
“我們這個地方的古茶樹,品種相當多,在一個地埂的茶里就會有很多種,一棵跟一棵不同。這些年來,我們的古樹茶鮮葉很多都賣給了鄰縣的茶商,這對于茶農沒什么損失,卻造成我們在產品方面沒什么名氣。”陳軍說,他二十多年一直從事古樹茶鮮葉收購,有時候也根據(jù)客戶的要求加工一部分成品,自己覺得所在的老廠、明華、明德這一個片區(qū)有許多好茶,只是需要有緣人來發(fā)現(xiàn)。
“我們老廠社區(qū)的茶資源和茶產業(yè)基礎都很好,全社區(qū)基部徑圍15厘米以上的古茶樹11067株,有茶園3373畝,現(xiàn)在古茶樹基本都被人認領或定向收購。每年茶葉產業(yè)收入800萬元以上,是村民的重要收入來源?!崩蠌S社區(qū)黨總支書記禹加志說,“我們將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好得天獨厚的資源優(yōu)勢,努力提高綜合效益,讓茶樹真正成為村民的‘搖錢樹’,茶葉真正成為村民的‘金葉子’。”
輕拂春風里,感受著淡淡的茶香,不禁想起了宋代鄭天錫的詩:“西江一水活春茶,寒谷青燈夜撥花。”如果詩人來到瀾滄江畔,來到昌寧,來到老廠,一定會醉在古樹春茶的醇香里,作出更好的詩篇,留下更多的佳話。
通訊員:吳再忠 穆尚勇
來源:昌寧新w網(wǎng),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