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具是中華茶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幾千年的發(fā)展演變,反映了我國飲茶文化的發(fā)展。
一、食酒茶具的混用
中國在漢代以前沒有專門的飲茶器具,都是和飲食、飲酒器具混用。煮茶用煮飯的鍋,飲茶用喝水和喝酒的碗。
晉代盧琳《四王起事》中記載“待瓦盂承茶”,是說晉惠王飲茶仍用盂(吃飯的陶器)。更沒有茶具的記載,就像古代無“茶”字ー樣。
1、“茶具”一詞的出現(xiàn)
我國在漢代時飲茶開始流行,不但有了買茶的市場,也有了專門喝茶的“茶寮”。
因此,茶具開始出現(xiàn)。最早提到茶具的是漢代王褒的《僮約》,文中載:“烹茶盡具,武陽買茶?!?/p>
這時茶還沒有專門飲茶的茶具,但對飲茶的器具已比較講究了。要精選好的碗,要清洗干凈。
2、第一個專用的煮茶鼎
我國在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客來敬茶已經(jīng)成了禮儀,這時茶具開始從酒食用具中逐漸分離。晉代左思的《嬌女詩》就有“心為荼荈劇,吹噓對鼎鑠”的描寫。是說煮茶已有專用的鼎了。喝茶的碗也選用餅足、底部露胎的廣口碗。
3、第一個專用茶盞
釉陶的發(fā)展,推動了茶具的分離。兩晉南北朝就出現(xiàn)隨著帶托的青釉茶盞,盞與承托以釉相粘連,造型古樸,通體施青釉,成了專用的茶盞。這是我國飲茶專用茶具的第一次出現(xiàn)。
4、茶壺原型雞首湯瓶出現(xiàn)
三國時期,出現(xiàn)了一種盛水,注水的湯瓶,它造型講宄,壺嘴是標準的拋物線形,出水口圓且細小,出水有力,落足準確。壺的一側(cè)有一雞頭,開始是裝飾,到東晉演變成空骨狀,水可以順其流入壺內(nèi)。
因有雞頭,所以叫雞首湯瓶。經(jīng)隋代改進,到唐初,越窯生產(chǎn)的雞首湯瓶已是非常精美,后來被執(zhí)瓶逐漸代替。
二、專用茶具的發(fā)展
我國茶文化進入唐代步入興盛期,飲茶極為普遍,“不問道俗,投茶取飲”。
“茶道”誕生,陸羽寫成了《茶經(jīng)》,從而帶動了茶具的發(fā)展。特別是當時我國陶瓷業(yè)的興起,更加推動了我國茶具的迅速發(fā)展。
陸羽《茶經(jīng)·四之器》中就寫了20多種飲茶的專用工具。
1987年在陜西法門寺地宮中出土的鎏金茶具,琉璃茶碗就是典型唐代宮廷專用茶具,非常豪華,考究。
但在民間大量存在的還是以陶瓷的碗,盞飲茶。碗和盞的區(qū)別是:碗大,盞??;碗可以吃飯喝酒,,盞只能用于喝茶。盞敞口淺腹,斜直壁玉璧形足,配有淺盤式茶托。
1、唐代的南青北白茶具
陶瓷更突顯茶的顏色,保持茶香,且不燙手,所以很快出現(xiàn)了陶瓷的專用茶具。唐代最著名有南北兩大名窯。南方有浙江余姚的越窯,專門生產(chǎn)青瓷茶具。
北方有河北邢臺的邢窯,專門生產(chǎn)白瓷茶具。唐代詩人皮日休曾賦詩曰:“邢人與越人,皆能制瓷器,圓似月魂墮,輕如云魄起?!?/p>
陸羽也在《茶經(jīng)》中說“越瓷似玉”“邢瓷類銀”“邢瓷如雪”“越瓷像冰”。白瓷茶盞較厚重,外口沒有凸起的卷唇。
青瓷茶盞“口唇不卷,底卷而淺”。在唐代,邢窯的白茶盞“天下無貴賤通用之”,越窯的青瓷有“陶成先貢吾君”的榮耀。南北瓷窯生產(chǎn)了大量的青瓷,白瓷茶具。
2、宋代的五大名窯
到了宋代,飲茶更為普及和講究。特別是斗茶成風,更是推動對飲茶器具的精益求精,名窯、名盞爭相出現(xiàn)。最有代表性的是下面五大名窯。
(1)汝窯。在河南寶豐。宋時寶豐屬汝州,所以稱汝窯,以生產(chǎn)青瓷為主,以釉色純而聞名天下。
(2)官窯。官辦的瓷窯,專門為皇宮貴族燒制瓷器。北宋時設在開封,南宋時設在杭州。到明代又增加了景窯(景德鎮(zhèn))。官窯主要生產(chǎn)青瓷,對青釉的色之美特別重視,工藝帶有雍容典雅的宮廷風格。
(3)鈞窯。在河南禹縣。宋時禹縣屬鈞州,故稱鈞窯。是北方青瓷一派發(fā)明了制瓷史上“窯變色釉技術”,釉色青里透紅,燦若云霞。如天青釉帶托茶盞、玫瑰斑茶碗都是絕世珍品。
(4)哥窯。在浙江龍泉。龍泉窯有章氏兩兄弟,都是以生產(chǎn)青瓷為主,在當時評選全國五大名窯時,哥哥的瓷窯被選中,故稱哥窯。哥窯以紋片著名,里外披釉,均勻光潔,晶瑩滋潤
(5)定窯。在河北曲陽。宋時曲陽屬定州,故稱定窯,定窯以生廣白瓷為主,瓷質(zhì)堅密細膩,質(zhì)薄有光,以豐富多彩的裝飾花紋聞名,如黃釉木紋瓷茶杯。
3、點茶寶碗一一黑釉盞
唐代的“煮茶法”到了宋代已演變成“點茶法”,大興斗茶之風,茶色崇尚白色,從而推動了黑釉的發(fā)展,使黑釉異軍突起,大有取代青白釉之勢。宋代的貢茶中心在建陽,建窯自然就成了黑釉的佼佼者。
特別是黑釉兔毫盞,成了千金難求的斗茶寶碗,兔毫盞釉面紺黑如漆,盞底有放射狀條紋,紋理暢達,細如兔毫。
茶湯入盞后銀光閃亮,盞紋與茶紋交相輝映,水痕蕩漾,經(jīng)高手“點茶”,會浮現(xiàn)花鳥魚蟲“水丹青”,達到點茶的極高境界。宋代有一個和尚叫福全,是點茶高,他點的茶(分茶),盞里可幻化出山永畫。
他作詩曰:“生成盞里水丹青,巧畫功夫?qū)W不成。欲笑當時陸鴻漸,煎茶贏得好名聲?!碧扑螘r期青瓷,白瓷,黑釉茶具是三大主體。其他金、銀、銅、錫、玉、石、竹、木等茶具雖有出現(xiàn),但并不流行,故不在此敘述。
4.茶壺的前身一一湯瓶
在宋代的“點茶”實踐中,對湯瓶進行了改進,成了小而輕的注水專用工具。湯瓶是唐初發(fā)展起來的一種代替笨重的煮茶“鼎”和“鍑”的茶具。到了宋代中期,點殺盛行,不用煮茶,只需煮水,所以湯瓶就成了注水的專用工具。
因此,要容量小、重量輕。有蓋,平底,瓶嘴細而長,高出瓶口。出口圓而細,以便點茶時注水合理控制。湯瓶為后來茶壺的出現(xiàn)奠定了基礎。
致此,茶伴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從食用變?yōu)榱孙嬘?,而人們的飲茶方式也從煮茶發(fā)展到了點茶,對茶具和茶品質(zhì)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升,尤其是點茶法的出現(xiàn)更加表現(xiàn)了當時人不同于前人對物質(zhì)、文化享受和精神追求。甚至點茶法對周邊國家都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尤其是對日本的茶道影響頗深。
而茶歷經(jīng)千年,早已滲透到中國人生活的各個層面,可以說,對中國人而言,茶已經(jīng)不僅是一種飲料,更是一種精神寄托。
?。ㄎ恼虏糠秩〔挠谟谟^亭先生所著《觀亭茶道》)
? ? ? ?(編輯:林文彬)
? ? ? ? 來源:茶館網(wǎng)? ? 北京茶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