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有輪回
許多藏品隨著時代的變遷,給其存世增添了無窮盡的神秘與哀樂。其間,野蠻者有列強的掠奪,無恥者有軍閥的盜掘,幸運者有打土豪的土改果實,不幸者有隨之而來瘋狂的毀滅,更有睿智者如張伯駒王世襄的刻苦搜求……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藏品的每一次易主,其價值又被重新挖掘、定義,或沉或浮,或貴或賤。
無極套壺
典型的例子有供春壺,1928年,儲南強先生在蘇州地攤上用一塊銀元買下一把供春壺,后英國大英博物館提出兩萬美金收購,被拒。
抗戰(zhàn)后,日本人幾次提出用重金收買,儲南強干脆躲進深山,直到解放后,他把這把供春壺獻給了國家,現(xiàn)陳列在中國歷史博物館。
命運的無常也伴隨著價值的無常,因此,勤奮+悟性+一點運氣,或許你也有重新定義藏品的機會。
顧景舟 供春
暫得而已
由“物有輪回”,我們可以悟出這樣一個道理:在藏品流傳的過程中,所有權人往往會出于情愿或不情愿的失去支配權、處分權,最寶貴的器物對所有權人來說,也是“暫得”而已。
好比購入紫砂壺,你只是用錢買到一個階段性親近它的資格,維護得當的話,它比你壽命長,你沒了,它還在,或許會被另一個親近它的人收藏。
竹報平安
香港瓷器收藏大家胡惠春先生,把自己在港的居處稱為“暫得樓”,暫得樓所藏瓷器均堪稱“精、雅、美”,胡惠春先生的“暫得于己,快然自足”實在是了不起的精神境界。
荷塘秋色
不為物累
古家具鑒定專家張德祥先生,曾經有一段精彩的論述:“收藏者要端正心態(tài),純?yōu)樵鲋刀詹責o可厚非,但難成大家。價格一變,你的心里就跟著發(fā)慌。
而且,缺乏愛,就產生不了對美的追求和理解。你老覺得墻邊撂著一摞錢,可別砸自己手里,也就談不上樂趣了?!?/span>
本山綠 供春
得失之間,是成長的過程;聚散之中,才見人之本性。好心態(tài)才是“避險”的法門,一切隨緣,自然恬淡,遇上了就玩,好東西錯失了良機,心里也別太較勁。
有人萬把塊錢買了把名家壺,發(fā)現(xiàn)是贗品,終日消沉不已,再見到,人都瘦了一圈,這是拿“性命”在玩壺呢,你說值不值?
汪寅仙 南瓜提梁套組
當然,話又說回來,喜愛玩壺者如今千千萬,能看透并且達到,這三種境界的畢竟是少數,但高境界還是應該提倡些,尤其是現(xiàn)在,這正是克服人心浮躁、物欲膨脹等弊端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