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丹山,孕育奇茗。
傳承,是一種繼往開來的堅守,也一種歷久彌新的延續(xù)。
他們,是一群有手藝、有思想、有夢想的青年。
或生于制茶世家,或因愛茶半路出家。盡管出身不同,卻殊途同歸:傳承古老技藝,追求精益求精。
也許,他們很平凡,卻拒絕平庸,更拒絕“躺平”。在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道路上,不停奔跑,不斷超越。
他們,是巖茶新勢力,也是奔涌的“后浪”。
人物名片:林宋,10年前走進巖茶的世界便一發(fā)不可收拾。他說巖茶跟玉很像,玉不琢不成器,巖茶亦然。不忘初心,堅守品質,林宋堅信只有如此,巖茶才能代代相傳。
代 表 作:“96株”百年老樅
“一泡好的巖茶應該是回甘快、甜度夠、滋味夠,制作它就像在雕琢一塊玉,產(chǎn)量少、技術難度大,所以只做給懂它的人喝。”
——林宋
武夷山茶企眾多、品牌林立,各家茶都有各家的特色。都說“做茶如做人”,每個人的行事風格和性情,仿佛都滲透進制茶的技藝流程中,并在沖泡出的茶湯中呈現(xiàn),這點在林宋身上顯得格外清晰,本分實在、平淡低調,亦如茶湯的內斂,卻帶著回味無窮的芬芳與醇厚。
修行靠個人
林宋做茶,從師從蘇德發(fā)開始。后者是第二批武夷巖茶(大紅袍)傳統(tǒng)制作技藝傳承人、天心村老書記,在巖茶界如雷貫耳。巖茶的師承多以親屬間的延續(xù)居多,非血緣關系的師傳并不多見。跟著師傅學傳統(tǒng)技藝,師傅給他的第一個要求是做茶一定要用心,師傅領進門、修行靠個人。
這兩年,武夷山堅決整治“天價茶”炒作,而早在十年前師傅已經(jīng)這樣叮囑林宋:做茶是做給百姓喝的。
這也成為之后林宋經(jīng)營茶企的初衷,讓更多的茶客能夠喝到巖茶,把老祖宗留下的行當與手藝代代傳承下去。
聆聽師傅的言傳身教,更需要自己的反復揣摩實踐,林宋深知“修行靠個人”的道理,從踏遍每個山場感受茶葉生長的環(huán)境與自然之氣,再到焙火房里的熱火朝天,傳統(tǒng)技藝的每道工序、每個細節(jié),林宋都要爛熟于心。
林宋說道:“巖茶的魅力,就是每天面對不同的茶青,看青做青,每天做出來的茶都有變化、都有區(qū)別?!?/p>
但不管如何變化,傳統(tǒng)制作技藝的根基是不能動搖的。無論是手工還是采用機械手段,目的都是做出茶的原味。
泡上自己最鐘愛的肉桂,香氣撲鼻,林宋說道:“堅持傳統(tǒng)做法,才能做出巖茶的本味。但可以做適當?shù)奈⒄{,比如焙火時火功低一點,滿足大眾的口感,特別年輕的新茶客?!?/p>
歷史上武夷巖茶的制作都是手工操作,到1957年“茶界泰斗”張?zhí)旄TO計的“五四”式雙動揉捻機在生產(chǎn)上推廣,半機械、半自動化在提升效率的同時,也讓茶葉制作環(huán)節(jié)更加精確。
林宋表示:“溫度、濕度的調整過去只能憑感覺,電子元器件的參與,更加準確直觀。這在過去是沒有的。”
巖茶“好玩”是因為它的變化
“一泡好的巖茶應該是回甘快、甜度夠、滋味夠,制作它就像在雕琢一塊玉,產(chǎn)量少、技術難度大,所以只做給懂它的人喝。”
回首10年學茶、做茶的經(jīng)歷,林宋表示:“辛苦是必然的,不過其中的愉悅也是很多行業(yè)不具備的,那就是巖茶的‘好玩’?!?/p>
林宋口中的“好玩”,就是巖茶賦予的變化。這種變化存在于制茶過程中茶葉物理與化學的變化,也存在于品飲時每道茶湯的轉化。捕捉這種細微的變化,不僅需要時間的沉淀,更需要用心去感受。
末了,筆者問道:“你的企業(yè)名叫順麗,有什么講究?”林宋笑道:“我的老婆叫順麗。”
來源:茶道傳媒
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