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祁門,幾乎無人不知祁門有祁門紅茶;而對茶人而言,更多的是先知祁門紅茶而后知有祁門縣。祁門紅茶創(chuàng)制于清末,在紅茶之前,祁門茶的情況如何?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了解下祁門和茶的緣分。
茶是上天賜予祁門的金玉良緣
祁門建縣于唐永泰二年(766年),“析黟縣和浮梁地建縣,以其縣東北有祁山,西南有閶門,乃合名祁門”。唐屬歙州,宋、元、明、清皆屬徽州,今屬黃山市。
祁門地屬安徽南端,坐東經(jīng)117度,北緯30度。總面積2257平方公里,東西寬約60公里,南北長約75公里。境內(nèi)山巒起伏,清溪縱橫。黃山西脈由東向西延繞全境,大洪嶺、大歷山拱立西北,形成屏障;東有楠木嶺,南面櫸根嶺,踞守兩方,形成全境北高南低的傾斜地勢,狀如一柄巨大的楓葉。全縣總面積的90%為山地,一般海拔均在600米左右。其余為平畈河谷和丘陵。兩條河流,大洪水和大北河,在倒湖合流后稱為閶江,向南注入鄱陽湖。東面另有率水匯入新安江,北面有赤嶺河、梅溪河入秋浦河流進長江。氣候溫暖濕潤,常年云霧繚繞;植被豐富多樣且覆蓋率高,土質(zhì)多為酸性黃紅壤。氣候、地理、水文、土壤等自然條件,彷佛是上天專為茶樹生長而特意安排,要是不出產(chǎn)好茶都辜負了這一方優(yōu)渥水土。
祁門茶的歷史因緣
最早記載祁門有茶的,當屬《茶經(jīng)》。茶圣陸羽在《茶經(jīng)》中記載:“歙州茶,且素質(zhì)好?!碧茣r祁門屬歙州,歙州茶當然含祁門茶。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在元和十一年(816年)所著的《琵琶行》所言:
門前冷落車馬稀,老大嫁作商人婦。
商人重利輕別離,前月浮梁買茶去。
祁門本就是“析黟縣和浮梁地建縣”,千古絕唱《琵琶行》中那重利輕離的茶商,所追索的茶中就有祁門茶。
唐代敦煌寫本《茶酒論》中,對茶的描述更明確載有“浮梁歙州,萬國來求”的贊譽,說明祁門茶乃至歙州茶在唐時就是極具影響力的茶中珍品。
翔實記載祁門茶事的古籍,最具權(quán)威的當屬唐咸通三年(862年)的《祁門縣新修閶門溪記》。文章的作者叫張途,當時他作為歙州司馬為打理地方政務(wù)來到祁門,在文章中多次提到祁門茶葉的種植、生產(chǎn)、運輸、交易及經(jīng)濟貢獻。
“祁門縣······。山多而田少,水清而地沃。山且植茗,高下無遺土,千里之內(nèi)業(yè)于茶者(十)七八矣。
繇是給衣食,供賦役,悉恃此。祁之茗,色黃而香,賈客成議,愈于諸方。每歲二三月,赍銀緡繒素求市將貨他郡者,摩肩接跡而至?!ぁぁぁぁぁ?/p>
亦足以勸六鄉(xiāng)之人業(yè)于茗者,專勤是謀,衣食之源,不慮不憂。”
這份佳作是中國茶葉發(fā)展史上不可多得的文獻,從側(cè)面印證了唐時祁門產(chǎn)茶的真實歷史狀況。
祁門茶的演變緣由
唐時祁門所產(chǎn)之茶為方茶,唐大中十年(856)楊華在《膳夫經(jīng)手錄》中所作的評價是“祁門方茶制置精好”,《祁門縣志》說方茶就是餅茶。
宋元時期,祁門茶事不甚明了,但產(chǎn)茶事實毋庸置疑。仙芝、玉津、先春、綠芽等就是當時徽州的名茶。祁門時屬徽州,當然不會例外。
明時流行散茶,祁門茶稱為軟枝茶,明永樂《祁閶志》中就有記載。軟枝茶分芽茶和葉茶兩種,其中芽茶屬于上品,葉茶次之。
清代祁門流行綠茶和安茶,綠茶則是屯綠,其中以鳧綠為代表,因質(zhì)好香高,被稱為“屯綠之冠”。安茶創(chuàng)制于清道光年間,清末民初曾風靡一時,興盛百余年,在廣東和東南亞地區(qū)尤其暢銷,被尊為“圣茶”。
綠茶和安茶均有外銷出口,但勢頭并不好。正如著名茶學家陳椽先生所言,“當時綠茶銷路不好,外銷僅占出口量的10%左右。而紅茶暢銷,市價遠高于綠茶,相導(dǎo)仿制,勢所必然,市場是推動祁門茶葉生產(chǎn)變革的動力?!?/p>
祁門紅茶的應(yīng)運而生,因品質(zhì)出類拔萃而享譽四海,可以說既是自然的賦予,也是歷史的選擇。
來源/天之紅茶業(yè)
如有侵權(quán) 請聯(lián)系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