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最揪心的事,是春節(jié)返程--無論你如何強顏歡笑,在轉身離去的一剎那,有形無形的淚水,都酸蝕著內心。魯云自小離家,別離的滋味不好受,卻一嘗再嘗,至今不忍。“好男兒志在四方”與“父母在不遠游”,像人生之鋸的兩端,把一顆心生生切割。
這個時代把我們拉出家門,用各種磨礪、誘惑和未知撕扯我們,安心的境遇不多,奔波的腳步不止。故鄉(xiāng)、家園這些字眼,美麗卻叫人不敢直視。
這樣的人生歷程,縱使志得意滿,恐也身心疲憊。精神虧空,是物質上猛進巨變的代價。一年到頭,得到的與失去的,每人心里都有天平--如今砝碼正在更多的向精神方面傾斜,我們越來越明白,“得到的”彌補不了“失去的”。
一次回京,和一小有成就的朋友聊天,他說著說著變得有些沮喪,起初的眉飛色舞沒了,坦言自己得了“大城市病”:脾氣變得冷漠暴躁,好像沒為自己好好活過,經(jīng)常倍感挫敗。我理解他的心思,這樣的感覺你我也不陌生。我戲言相贈:到滇西北的高山深谷看看吧,看看自己有多渺小,和自己安靜說說話。他呵呵笑著,不置可否。
翻檢這個時代的“精神共鳴點”,自然生態(tài)和修身養(yǎng)性大概無人反對。一是希望周遭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生態(tài)都干凈清朗,天藍水綠、人心抱樸,這是人心的“對外關系”;二是自己內心調和,修身養(yǎng)性也好,明心見性也罷,越來越看重不役于外物,回歸自我、尊重自我。二者合流,生發(fā)出一個有意思的現(xiàn)象,就是“禪宗”復興--如果你沒點禪意,人生再怎么成功,似乎也不上檔次。
現(xiàn)實生活中,茶事日漸流行,有望成為這個時代的“精神解藥”。茶源出山林,帶著大自然的氣息,少污染而消油膩,契合現(xiàn)代人返璞歸真的追求。品茶時反觀自照,獨飲時自我對話、靜處思悟;二三人對飲時以誠相待、不染浮華?!昂途辞寮拧钡沫h(huán)境里,該濃的濃了,該淡的淡了,外在的輕了,內在的重了。其實,茶起于巴蜀,和巫相關聯(lián),一度還是道家修仙服食的對象,早就有“精神解藥”的身份。
陸羽說,茶最宜精行儉德之人;佛家言,禪茶一味。茶兼具日用和修行的功能,是如今日漸流行的“生活禪”之“必修課”。談修行而不和日用灑掃融合,會流于孤高;耽于飲食男女而無禪意,智識人士也不滿足??慈缃衽_灣茶事的流行,遠及日本茶道,以及書店里越來越多的精裝茶書,難說人家的今日,不是我們的明日。
有人認為談茶不過是個人愛好、附庸風雅,那是他看不到這個時代的趨勢和精神需求。大而言之,如果茶事更流行,更多人敬茶惜茶,由茶入道,就能夠起到淳化風俗的作用,社會上的戾氣和狂躁也會淡些。想想歷史上茶事鼎盛的唐宋時期,就不難理解二者的因果。再試問,如今要紓解這個時代的精神壓力和痛楚,比茶文化更現(xiàn)實、更有效的辦法何在?
時代的精神焦灼,也是我們每個人的心理折射。身處異鄉(xiāng)的人啊,想家嗎?難嗎累嗎?為自己泡杯茶吧,端起茶杯,把心放下,你才是自己的解藥,茶正是最好的“藥引”。
作者:魯云)
來源:易武同慶號,信息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刪除